English

军民鱼水情充溢丝绸路

1998-01-1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周晓曲 我有话说

河西走廊东鞘乌岭,南依祁连山,西接甘肃新疆交界处,延绵千余公里。曾在历史上留下辉煌篇章的古丝绸之路,如今成了“河西千里双拥模范走廊”,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誉为“双拥工作的一个创举”。

元旦前后,记者沿着这条长达1120公里的河西走廊采访,尽管塞外寒风凛冽,但无论是在“铝业基地”永登、“镍都”金昌,还是在“红军城“高台、“石油城”玉门,感受到的处处是春风般的军民鱼水情。10多个日日夜夜里,记者的心无时不被一个个动人的双拥故事牵动着……

春风常驻玉门关

在当年红军西路军浴血奋战过的高台县一个小山坡上,矗立着一幅每字高10米、宽6米,上书“军民一家”的巨幅标语,它用花岗岩与砂浆堆砌而成,让人一看便能感受到它那强烈的震撼力。据陪同我们采访的甘肃省双拥办副主任杜华将军介绍,像这样融教育观赏于一体的大型双拥标语、双拥雕塑和创建标志,在河西走廊各地有1000余块。自1994年甘肃省在这里开展创建“河西千里双拥模范走廊”活动以来,善良、纯朴的黄土高原人民和部队官兵一起在千里长廊演绎着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甘肃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牧民耶斯永远也忘不了武警阿克塞县中队的救命恩人们。1997年6月11日下午,在一个偏远的小乡村里,8岁的小耶斯突然口鼻出血,不省人事。当人们费尽周折将小耶斯送到县医院时,已是21时30分。经过医务人员紧急会诊,确认小耶斯患的是急性失血性休克,只有马上输血,才能挽救小耶斯的生命。可县医院没有血库!上哪儿去找血呢?

就在这时,值班大夫想起了武警阿克塞县中队。“快!找中队去。”一句话,在场人的脸上泛起希望之光。

23时整,急促的电话铃声撕破了中队大院的寂静。5分钟后,7名精悍的战士在蔡指导员的带领下飞奔进了急救室。可一化验,竟没有一人与小耶斯血型相同。电话又一次惊动了中队,值班中队长再一次集合了官兵,赶到医院。“战士陈昌伟,O型!”验血员惊喜地喊道。很快,战士们的鲜血一滴一滴流入小耶斯的血管。10毫升,20毫升,100毫升,600毫升,终于,小耶斯苏醒过来。

面对耶斯特意买来的一大堆补品和带来的300元钱,陈昌伟和他的战友们婉言谢绝了。望着战士因输血过多而苍白的脸,耶斯噙着泪花,泣不成声:“救命恩人,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你们。”

子弟兵爱人民,人民更爱自己的子弟兵。在玉门市,老大妈黎菊英从1983年开始,已连续14年为玉门市武警中队的子弟兵做“拥军鞋垫”。有人粗略估计,14年来她共为部队送去鞋垫1072双,拆洗被褥、洗熨衣服2500余件,相当于3名普通工人一年的工作量。难怪,战士们都亲热地叫她“黎妈妈”。临泽县、敦煌市分别组成的“老妈妈拥军队”,每逢节假日都要去部队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有的还送去枣儿、粽子等让子弟兵尝尝。

古诗云,春风不度玉门关,如今,我们行走在这千里河西大地上,深深感受的是春风常驻,军民鱼水之情漾满了长廊。

共铸我们的新长城

在河西走廊采访的日子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要为作奉献的人多作奉献,为尽义务的人多尽义务。”在这里,“爱国就要拥军,拥军就是爱国”已成为各级党政干部的共识。在河西走廊的20个县市中,有17个被甘肃省命名为双拥模范城(县),其中有3个跨入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的行列。

1991年,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的金昌市有20名在当地成家的军人由于部队住房紧张,有的租借民房,有的军人妻子结婚几年还挤在集体宿舍……市双拥办和市委市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迅即组织劳动、人事、公安、工商等部门的负责人研究解决办法。会上,市委书记郑重地说:“不关心国防建设的领导,是政治上不成熟的领导;不抓双拥工作的领导,是不讲政治的领导。”双拥办主任张文纬说:“我们一定要挤出20套房间!”不到4个月,20户军人之家全部搬进了新房。

此后,金昌市还专门作出规定:各企事业单位分配家属住房时,必须把靠近本单位驻军的无房干部家属纳入分配之列;军属分房一律按双职工对待;转业退伍军人要优先照顾;全市要经常留出35套以上房子,以备军人军属之需。随后,又有一项为保证转业军官和随军家属安置率、就业率100%的政策法规出台了。

1993年驻军某部要从大漠深处移防嘉峪关市郊,市里当即在城区附近无偿划拨了600亩土地。营建时,市土地、城建部门先后多次派工程技术人员协助部队精心设计、规划营区。市领导3次深入施工现场办公,解决问题。仅一年多,部队就搬进了宽敞明亮、设施配套、交通方便的新营房。

为了丰富和活跃部队的业余生活,河西的各地、市、县先后开展了文化上门服务活动:有的筹资为驻军无偿安装有线电视接收系统;有的为驻军图书馆捐赠各种图书;有的为基层连队装修俱乐部,配备文体娱乐用品。据统计,3年来河西5地市仅为改善部队文化生活一项投入就达上百万元。

支持部队军事训练,也一直是各地党委、政府为部队办实事的一项工作。兰州军区在河西走廊驻军组织的几次演习中,一面是部队沙场演兵,一面是地方群众扎彩门,挂横幅、捐物资、腾房子、送食品茶水,当年拥军的壮观场面如今又在这里重现。

军民携手奔小康

河西走廊驻军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却是一道军民情深的永久风景线。他们先后参加了兰西乌光缆工程、兰新铁路复线建设、312国道改建、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82个;90%以上的团队受到过总部、兰州军区和军以上单位的通报表彰。

河西号称“世界风库”,旱、雹、沙、震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驻河西部队广大官兵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有灾情,立即出动,先后参加抢险救灾178次,救出群众14800人,物资80多吨,挽回经济损失4269万多元。

山丹县老君乡丰城堡是个有名的贫困村,由于地处戈壁沙滩,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庄稼连年歉收,不少村民只好迁居异乡。兰州军区给水团克服地质结构复杂的困难,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铺设焦湾引水管道11.2公里,打成深水井一眼,日涌水量1200立方米,解决了当地2900名群众和2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保灌耕地1200亩。兰州军区首长题词为“爱民井”。

像这样的爱民井、爱民路、爱民桥、爱民渠、爱民林在河西走廊数以百计。在扶贫开发中,在助民劳动里,在向冰雪集流水工程捐款活动中,部队官兵提出“有困难,请找解放军”。4年来,在军地的共同努力下,已有200多个村社和2600多户脱贫,走上了致富道路。至此河西地区已建成小康村550个;援建“希望小学”38所,使2000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与1993年相比,河西5地市的工农业总产值已从148.8亿元,增长到240亿元,粮食总产量由227.68万吨增长到389.66万吨,人均收入由900元增长到2018元。

如今,千里河西走廊在500万军民的共同浇灌下,已是生机盎然,展露出大西北灿烂的希望之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